
亞洲裔美國人在亞洲排斥陰影下的代際社會流動性(1882–1943)
美國早期的社會學觀點可追溯至愛德華·阿爾斯沃斯·羅斯(Edward Alsworth Ross,1866–1951),該觀點認為亞洲裔美國移民對其子女的教育標準低於白人。根據這種推理,直到民權運動之前,亞洲裔美國人的社會經濟狀況才開始改善,進而出現了新一代受過良好教育的「模範少數族裔」。透過最近釋出的1900年至1940年完整的美國人口普查微觀數據,宋西教授的研究以新的證據挑戰了這一觀點,揭示了民權運動之前出生的亞洲裔美國人的代際流動性。她發現,在1882年至1943年間(美國反亞洲政策的時期,如《排華法》和《紳士協議》),成長的華裔和日裔美國人的教育流動性異常高。然而,他們的高教育流動性並未轉化為更高的職業流動性。教育和職業流動性之間的差異表明,在民權運動之前,亞洲裔美國人面臨的勞動市場歧視依然存在。